close

和慧仪msn聊到了电影。她介绍我看《送行者   礼仪师的乐章》(中译“入殓师”),说故事感人,情节很棒,还赚人热泪,并且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电影”(后来才知道她自己还没看过)。于是,很冷很无聊的晚上,我打开PPS戴上耳机,走进电影里的世界。

090312110333_68365.jpg

电影在探讨死亡。死亡这东西很敏感。很多的人会认为死亡应该被遗弃。正常的生活应该是排除死亡以后挂上笑容的态度。死亡,说出来是要折寿的。

主角是服侍死亡的入殓师。他曾经是生命的歌颂者,而后来竟要歌颂死亡。他显然很不甘心,心里在挣扎。

后来,他窥见死亡里有一丝让人心动的因素:他看见他师父给最悲惨的死亡打扮,漂亮地送行。他深刻理解,死亡可以很美丽。他开始坚信,最悲惨的离别也该为往生者留下最美丽的容颜;最凄哀的分手也该拥有最动人的结局;泪流的最后,应该换来最美丽的笑容。

他开始懂得,死亡其实并不与生命对立。死亡其实包含在生命之中,又或许,生命其实包含在死亡之中。

他于是歌颂死亡。

49c191d496536.jpg

死亡是指生物失去生命现象的状态。呼吸停止、说话停止、动作停止、思考停止、消化停止、新陈代谢停止,所有的生理现象都停止。而我开始发现,死亡并不那么单纯。死亡里边似乎包含所有你生前拥有的:亲情、爱情,那些动人的让人心动的。也许好多好多你生前想保留但最后失去的,在死亡的时候终于又回到你的身边。

主角最后送行的是他父亲,一个在他年幼时背弃全家离去的父亲。孩子因此很痛恨那弃他而去的父亲。他一直没办法相信那个誓言会守候他的父亲最后竟一句话也不说就离开了他。他很痛恨那个满嘴谎言的人。他以为他很痛恨。

而孩子最后终究原谅了他。

入殓师孩子替父亲的死亡妆扮时,发现父亲手里紧握象征他们父子间关怀的石子。孩子知道,死亡到来,所有的仇恨都该泯灭。

死亡像筛子,筛走仇恨以后只容许“爱”残存。

ds10.jpg

电影述说死亡。而我究竟是如何面对死亡的?

我曾经秘密写下一封遗书。说自己死后,尸体要烧成灰用以种树。家里如果还存有属于我的东西,例如书柜里300余本图书和户头里那些凑不成数目的钱,就捐给图书馆(如果自己富有,能建一所《海边的卡夫卡》里类似“甲村纪念图书馆”的图书馆最好)。如今那封遗书被压在厚厚的文件夹底下,等待遗忘。这是我思量死亡的最初,肤浅得可笑。

写遗书算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方式吗?还是只是一种调侃生命的手段?我不知道。或许也没必要知道。面对死亡前夸耀自己会如何面对死亡都不实际。也许,我在明天就死去,死在梦里,那我面对的是梦境而不是死亡,面对死亡的会是活着的人而不是死者。

那谁要为死亡感到难过?死去的,还是活着的?而我们一直忽略了死亡一直想告诉我们的心事:没有人真正消失,他们只是跨过了一道光(ghost whisperer)、一扇门(送行者),走入回忆的世界里。

我一直想知道死亡是多恐怖的事。而其实我错了。死亡其实可以很美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