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6 Wed 2011 23:03
  • 無題

如果人生如一張白紙,那麼有潔癖的人大概無法忍受沾染它的一小塊污點,甚至一道褶痕。

曾經,我的《天龍八部》第二冊封面被我無意坐出了褶痕,那時無論用熨斗來回熨燙,還是用兩三本不同語文的詞典拼命按壓,褶痕仍然存在,淺淺地攀附在封面上的中間位置。我凝視那褶痕然後出了神,心想如果專心凝視那道痕,或許就可以發現其中之美,并且學著欣賞。

我以為,我大概會因此而容忍那道褶痕的。

不過,後來不知道哪來的一股沖動,我撕下整本書的封套,撕得七零八落,滿地紙屑。再後來,龍應臺的《目送》也因包書紙的問題而扯出一道裂痕,封面也同樣被我撕開了。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Oct 24 Mon 2011 23:31
  • No One

No One,

我們終究是好久沒好好說話了。後來想想,我發現,我竟然開始怕你了。

有一天,我會害怕我周身所有的人吧。而這世界,竟然無處予我遁逃。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Oct 22 Sat 2011 17:54

22102011807.jpg  

就那麼不經意啊   走過老去的街
發現你在那里
在某個轉角
還來不及叫你
一場大雨就把我淋濕了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聽過米爾格倫電擊實驗(Stanley Milgram's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人類在權威的指示或影響下,是否會違背自我意愿、人性,服從權威,并且殘酷地「施虐」。

實驗者刊登廣告尋找參與者,告知他們將在實驗中扮演「老師」,并且被要求與坐在電椅上的「扮演者」(扮演者的身份是「學生」)進行隔離實驗。雖謂隔離,「老師」卻完全可以聽到「學生」在隔室的聲音。

實驗進行。

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答對則安全過關;答錯,老師便得接受實驗主導者的吩咐按下電擊按鈕,向學生施電(當然,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戲碼,僅參與者不知其中原委)。學生接連答錯數題,電壓便升得越高。間中,老師完全能聽見來自隔鄰的凄絕喊聲。然而,在實驗主導人的「權威」指示下,許多人仍持續向扮演學生的實驗者施電。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Oct 20 Thu 2011 00:23
  • 絮語

忘了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做夢了。常常安穩入眠,手機鬧鈴響了以後再稍稍賴床,掙扎著起來。走到咖啡檔子旁的攤位買粥,或遠一點到常去的咖啡座買咖啡,走進教室把背挺直,堅持過一個上午、下午、傍晚。晚上回到宿舍,念書寫報告,偶爾趁室友不在看色情電影,讀新聞、聽歌、看電影,時候到了刷牙然後睡覺。入眠以後大概也不做夢了。日子很平和,朋友很平和,秋天很平和,日光很平和,細雨和暴風雨也很平和。我很平和。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The Hours電影以後立即訂購一本原版小說,作為對原著的一種支持,也當作和作者一同(借著文字)追悼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而這樣僅僅一部電影就有三段關于自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仿佛被一條隱形的線串起來,隱隱交匯成一個脈絡。於是你看見1941年維吉尼亞.伍爾芙自殺、1951年勞拉(Laura Brown)躺在床上讀她的小說想到了死亡、2001年勞拉的孩子Richard稱呼他的愛人Clarissa作Mrs Dalloway,隱隱約約,那些看似無關的情節,其實正悄悄呼應彼此。

電影自1941年始,然後再倒回1923年,維吉尼亞寫《達洛維夫人》的年代。41年3月,伍爾芙撿起沉重的石塊放入口袋里,緩緩步入歐賽河,然後再也沒有自己走上岸來。波光粼粼,她站在河流中央,然後堅決地將頭沒入水里。電影從這里展開,死亡原來是往後故事的開始。

我特別喜歡電影開場的這一段。伍爾芙給筆注了墨,開始書寫遺書,背景是她叨念遺書內容的聲音:

Dearest,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13 Thu 2011 00:31
  • 密碼文章 無題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