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聽過米爾格倫電擊實驗(Stanley Milgram's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人類在權威的指示或影響下,是否會違背自我意愿、人性,服從權威,并且殘酷地「施虐」。

實驗者刊登廣告尋找參與者,告知他們將在實驗中扮演「老師」,并且被要求與坐在電椅上的「扮演者」(扮演者的身份是「學生」)進行隔離實驗。雖謂隔離,「老師」卻完全可以聽到「學生」在隔室的聲音。

實驗進行。

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答對則安全過關;答錯,老師便得接受實驗主導者的吩咐按下電擊按鈕,向學生施電(當然,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戲碼,僅參與者不知其中原委)。學生接連答錯數題,電壓便升得越高。間中,老師完全能聽見來自隔鄰的凄絕喊聲。然而,在實驗主導人的「權威」指示下,許多人仍持續向扮演學生的實驗者施電。

一些「老師」終于於心不忍,要求停止,然而得到的回覆總會是:1.請繼續;2.這個實驗需要你繼續進行,請繼續;3.你繼續進行是必要的;4.你沒有選擇,你必須繼續。在得到四次回覆以後,參與者若仍希望停止實驗,實驗才會停止,否則,實驗將一直進行至450伏特的高電壓,能將人電死的程度。

第一次實驗結束。有65%參與實驗的一般民眾進行到最後,也就是,有65%的參與者按下450伏特高電壓按鈕。縱使他們知道,里面的「那個人」會因此而死亡。

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格倫權威服從實驗」。

實驗最終遭人質疑,也引起學術界的詬病,但無可否認的,米爾格倫的實驗掘開了人性不為人知的一面,丟出了一個問題(我不敢宣稱那是結論):我們是否過于高估我們(身為人類的我們)的道德良心?

誠然,米爾格倫實驗其中一個重要變項是「權威」,簡略地說,他要探討的是權威與人性之間的關系。在權威的監督下,人是可以做出許多意想不到、瘋狂、殘酷的事的,這也是為甚麼二戰時候按下集中營毒氣室里毒氣開關的都是那些日常良善的平凡人。

米爾格倫認為,都是權威作祟。

於是你想,倘若去除權威的壓制,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沒有權威的壓制,人性是否可以得到擴展?譬如,我們將實驗場地移到一個日常無事的大街上。

在一個日常無事的大街上,看見一個2歲小女孩被車撞到在路旁,你也總會應「人性」與「天良」所召,趨前救助、攙扶吧?如果說,人性確實存在的話。

佛山小悅悅被車撞倒,倒在荒涼的地上。18個人打她身旁走過,僅僅走過,也許看了那麼幾眼,然後就不再回頭。直到第19個路過的拾荒阿婆,才慌忙地跑進巷弄里大聲宣告出事了。小悅悅最終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情況危急。肇禍司機現身,堂皇地說:「換作是你,你也會跑!」

言下之意,他似乎有意將自己為人詬病的行為,綜述成人類最原始天然的本性。和大地震里的范跑跑一樣,他沒有錯。

於是,你忽然倀惶,無從辯解。先不論自己是否司機,你現在甚至質疑自己:如果你是18個路人里的其中一人,你會不會無視走過?

18個人不再是一個個體,第一次米爾格倫實驗的參與者也僅僅40人。如果我們假設會有40個人圍繞在小悅悅身邊,就有18個人是會無視走過的(除非那18人全是恰好冷血的),而18人占40人45%,是一個接近半數的代表,一個能代表多數的群體。而這樣一個占多數的冷血群體,在一個日常無事的大街,以沉默、冷眼、怕事,來向一個倒在地上掙扎的孩子施暴。

血淋淋的,一個集體的冷血;一個冷血的集體。旁觀他人之痛苦,沒有援手也沒有反省。也許有一天,夢魘會找到那18個人,探尋、深究:你為甚麼可以那么冷血。

當然,你可以說,事不關己。

現在你可以仔細反省米爾格倫實驗了。再問一次:沒有權威,沒有壓制,在一個日常無事的大街,你會不會無視走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