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学校里的学生隐隐闻到一股海风吹送的血腥味道。

听说,是课室里有人被打伤了。听说,被打伤的是学生。听说,打人的也是学生,又听说,除了学生之外又一名老师被打伤了。打人的身着蓝色外套、戴着黑墨镜,两只手握着武器,听说还是血淋淋的,大声呼啸着:“不要多管闲事!”然后直奔课室前的斜坡,恰好,跑经我身旁。


那天,我在想,这真的是宽柔中学吗?那间好魁伟、好气派、好名誉、好多人的宽柔中学?这不是一间以纪律严明作金字招牌的知名学府吗?怎么今天,一个学生被打,打人的还是学校里的学生?究竟谁错了?有人说,打人的不该打人;也有人说,被打的也似乎咎由自取,谁叫他言语间得罪了人家。那么,归结起来到底是学生的错了?


好久以前坐在课室里的风扇底下,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写下“责任”两字,告诉我们,“学生,责任是乖乖听话,用功读书,仅此而已。”因此,学生们多不敢逾越这所谓的“责任” ,仿佛一圈通电的围篱,跨过就要触电死掉。我们听话,不敢轻举妄动,把我们的时间埋进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里,读完华文《六国论》,要背历史“马来联邦的时代背景”,然后还要将英文vocabulary读熟,还有好多好多。我们的日子,随着书本页数一页一页地翻而逝去,一直到我们毕业那天。是的,这是典型的中学生。而不拿书,拿铁锤的,便不是学生的榜样。他要遭各界的批判,学校要开除他、家长要打骂他、警长要控告他、他走在街上,也要有人在背后问“嘿,是他吗?那打人的?”


是的,他错了。他不该那么冲动,他不该以暴力解决问题,他不该危言恐吓。是的,他知道他错了。但,有谁去思考,想想他冲动背后的心理因素?想象他暴力动粗的原因?想想是什么造成他粗言秽语?而我们仅仅会的,便是在他束手就擒的时候给他指指点点。


当青少年在行为上出了差错,我们也只能说青少年没学会如何为人。甚至有人能批判时下青少年不规矩,是时代变迁下诞下裹着人皮的怪物。他们浮夸、爱炫、不学无术、喜欢出口成脏、暴力相向。然而我们是否想到,是什么在影响他们?我们说学校在教育他们,那在黑板前写下所有笔记的老师们是否也提笔给学生描绘他们的心理世界?谁在给他们未来划下美丽的轨迹?他们该怎么走?这些问题关系青少年的内在,而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的方法总是外在。学生打人,训育处要处分、处分、还是处分,把分数一点一点扣除,直到他们听话为止。而有谁去谛听他们内心里的话?听了以后,又有谁真正去了解,去关怀?这些,并不是生活辅导老师的责任、不是心理学家的责任、不是老师的责任、当然也不是学生的责任。这些责任并没特定的角色来担当。它们的对象,是所有的人类,那些长久以来被称作有良知、有爱心的人类。


新加坡电视台新传媒播出《青涩部落格》,描绘青少年的心理世界。每一集都一层一层地将他们的内心剥开呈现在观众眼前。它告诉你,青少年其实很孤独、很哀伤、很无奈、很迷惘。而谁在引领这群年轻人走向他们的未来?谁在他们躲在墙角啜泣的时候问一声“怎么了”?谁在他们生气的时候上前给他们一个拥抱?


这些问题得有人回答。而回答的绝对不会是“部落格”里的青少年。


然后,又是谁,把所有的社会责任堆叠在这些孤独、哀伤、无奈又迷惘的年轻人身上了?告诉我,不是我们。


当海风吹送一股血腥味时,我们究竟在想什么呢?


(p/s: 这篇稿投稿报章不遂,所以在这里张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