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鮮少有人(表態)將在來臨的大選支持國陣,至少在臉書上看到的洋洋灑灑都是撻伐國陣的人兒,遂覺得民聯在這次大選將大有斬獲,甚至可以大著膽子預測十之八九的華人選票會流向他們。然而,早上讀到一位臉友發布一則有關民聯丑聞的消息,於是按進她的頁面,才赫然發現里面貼有許多對民聯作批評、質疑的文章、報道。當然,底下有人留言反對,但也有人留言支持。

我不自禁懷疑,有時候在臉書里看到的朋友們激昂轉發的消息,是不是只流通於小小的「我們之間」。然後,非常剛好,你在臉書上結交的朋友多數會是你的同路人,因此分享的消息具有非常高的同質性。那么,在「我們之外」的許多言論,譬如那些對民聯作批評、質疑的文章,是否都被網絡引擎阻隔在自己的群體之外了呢?

我恰好想起梁文道在導讀《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時提到的:「我們有可能會割裂得越來越嚴重,我們有可能會在自己那個小圈子里面越來越激進。可能今天這個網上面有一個網友說,那個那個誰不像話,我們要怎樣怎樣;而第二個人可能說,對,說的對,我們明天就上街吧;然後後面接下來就說,上什么接,干了他……我們變得越來越激進,然後到了最後不可彌補,這個分裂,這個距離也填不起來了。」 

然後,他又悲觀地提出一個正在發生的現象:

「我們知道全世界的各個媒體都有他的立場,你看《環球時報》,還是看《南方都市報》,你大概知道他們的政治立場、言論傾向是不一樣的,起碼你知道,今天我決定買一份《環球時報》,我大概會看到什么。但是這個年代,你上網你知不知道Google、百度的政治立場是什么?其實它沒有什么政治立場,你不知道他給你設定的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所謂的民主跟公民社會不再可能,因為我們不再共享共同的資訊,我們沒有辦法打開自己的小世界知道別人的消息,我們的求知欲降低,我們面對新刺激、新消息來源的可能性減少了。 」

聽起來,好像網絡呈現給我們的,都是強制性,並且經過層層過濾的消息。我無意隨梁道長一起悲觀,但如果自由不是一種激進,那么資訊的互通、共享、流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害怕的是,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預設好了自己愿意聆聽的新聞與消息,較之於其他言論,我們都嗤之以鼻。不過,這又牽涉另一個問題:國陣是當朝政府,擁有相對大的權力與資源去進行資訊的包裝、偽弄和炒作……於是,似乎相信黃潮和綠潮的訊息是更為可靠的了?

分辨是非,然後才有正義可言。我只是覺得,這一切,都不甚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垂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